“大家簡單的做個腦暴”
聽到這句話,想必不少打工人都會虎軀一震,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們,大家都明白接下來將要面對怎樣一副場景:
在公司的會議室里,部門的同事們圍坐在桌邊,手里拿著剛剛一起訂的咖啡,面面相覷,試圖在有效的幾十分鐘里解決一個困擾了團隊數天的難題,或許是一個選題,或許是一個方案,或許是一個設計效果,而你的腦海里全都是:“什么時候結束?今天的工作還沒完成。”
會議的氣氛就像手里的咖啡,從溫熱逐漸冷卻,隨著少數幾個發言人也變得沉默,會議臨近尾聲,領導在白板上寥寥無幾,且在會前就被提過無數次的方案中做出了選擇。
這場頭腦風暴并沒有帶來多大的效果,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讓你的下班時間延后了一些,真是可怕的風暴,讓你的大腦嗡嗡的。
這場會議最終將成為你跟朋友牢騷抱怨的話題之一,在同仇敵愾,一通“友好的問候”之后,你們聊到了許多新的解決方案,“早這么做,問題不就解決了?”“他們為什么就想不到這么做呢?”,輕松愉快的聊天讓你們思涌如泉,腦洞大開的提出一條接一條的優質方案,但已經不重要了,會議已經結束。
為什么我們如此討厭“頭腦風暴”
作為一種發揮集體智慧的方式,頭腦風暴能夠匯聚所有成員的創意,群策群力解決團隊面臨的問題,也給了每一個成員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,為什么卻成了職場人的噩夢呢? 首先,絕大部分團隊的頭腦風暴是以會議的形式進行的,這就意味著,閉塞的空間,有限的時間,輪流發言,以及被占用的工作時間。頭腦風暴需要的是發散的創意,四白落地的小會議室實在算不上一個能夠發散思維的好場地;有限的會議時間又給了每個成員無形的壓力,更何況面對著上級領導,有幾個職場人敢真正的暢所欲言;輪流發言意味著每個人的發言都將為會議的超時做出一份貢獻,發言時吸引到的目光對于社恐而言更是一種煎熬,因此沉默成為了大多數人心照不宣的選擇。
其次,頭腦風暴的成員大多是團隊或部門成員,同樣的工作,同樣的問題,帶來的往往是同樣的思路,被同樣的一個問題困擾著的人,聚在一起討論解決方案,效果可想而知,最終的結果無非就是從早就被提出過的,勉強能用的幾個方案中投票選擇。
什么才是創新的正確姿勢?
1、線上創意協同,高效匯聚每一個成員的創新靈感 創意協同功能是全員都可參與的線上協同平臺,不同部門、不同層級的成員都能夠實時在創意池中查看任務,發表自己的創意,為支持的創意點贊,或發表自己的評論,完善補充其他人的創意,將真實的想法完整的傳達給其他人,有效提升創意協同的效率。
2、突破創意的時間與空間限制,打破企業創意瓶頸 創意協同功能能夠打破企業閉塞的環境,成員的創意場景不再僅限于企業的會議室或工位的空間限制,創意時間不再受限于會議的時長限制,隨時隨地將靈感記錄在創意池中,享受更加靈活自由的創意模式,輕松突破創意瓶頸。
3、消除企業職級壓力,讓每個成員都能暢所欲言 創意協同功能為員工提供了一個能夠暢所欲言的討論空間,不會因領導或其他成員的注視而感到羞怯,評論與點贊功能可以為創意提出者帶來正向的反饋,進一步激發成員的積極性,帶來更多的創意靈感。
4、創意量化管理體系,記錄每一次的創意內容 創意協同功能能夠提供從任務發布、創意發表、評估立項、項目實施及落地全流程的記錄,提供創意貢獻記錄、轉化面板等各類可視化數據面板,讓每一條創意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,無論是在企業激勵的發放,還是知識產權的保護中都能提供可靠的依據,助力企業精準確權。